:::


姓名 | 久保得二 |
---|
類別 | 已故教師 |
---|---|
職稱 | 教授 |
著作目錄
- 事略及年表
-
久保得二先生傳【張寶三撰述】
久保得二先生,號天隨,以號行。又號默龍、青琴、兜城山人、虛白軒、秋碧吟廬主人等。明治八年(1875)七月,生於日本東京市。父久保讓次,舊信州高遠藩士,曾任日本各地官吏,明治三十四年卒於臺灣臺東任所。先生為讓次公長子,仙臺第二高等學校畢業後,於明治二十九年七月,入學東京帝國大學。三十二年七月,自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漢學科畢業。同年,進入同校大學院就讀。大學期間,即常在《帝國文學》發表漢詩作品及論文,並曾任《帝國文學》編集委員。先生因性不慣拘束,且患有口吃,頗避世間之交際,故大學畢業後約二十年間不就定職,而以著述為業。明治三十八年四月起任法政大學講師四年。大正四年(1915)七月起數年間任日本遞信省囑託。五年至十三年間任陸軍經理學校囑託。五年七月任大禮紀錄編纂委員會囑託。八年任宮內省圖書寮囑託,翌年任圖書寮編修官,編修天皇、皇族尤其是川、桂、閑院三宮之實錄。先生由此正式任官而勤勉盡職。昭和二年(1927)十一月以元曲研究獲頒東京帝國大學? 敺掑h學位。三年九月,博士論文《支那戲曲研究》由弘道館刊行。四年四月,以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新設,受聘為講座教授,攜妻及三子赴任,同月到任者神田喜一郎先生為助教授。九年(1934)六月一日因腦溢血,在臺北住所逝世,享年六十歲。
先生一生著述頗豐,早期著作《日本儒學史》(博文館,1904)、《近世儒學史》(博文館,1907)、《支那文學史》(平民書房,1907)等,頗具開創性。中晚期之元曲研究在日本尤開風氣之先。一生所著漢詩集、漢文漢詩評釋、紀行文集、西歐作品翻譯集等共約一百四十部。其中漢詩之作乃精力所萃,有《秋碧吟廬詩鈔》五帙十四卷等刊刻行世。
先生任臺北帝國大學東洋文學講座教授五年,臺籍學生受教者有田大熊、吳守禮、黃得時等人。吳、黃二先生於臺灣光復後任教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略承先生學問之餘緒。又先生在臺期間,曾籌組「南雅詩社」,詩社同人多為日本旅臺官僚及學者,臺籍詩人僅魏清德一人而已,今有《南雅集》存世。
先生歿後,所藏圖書由臺北帝國大學購入,名「久保文庫」,其中多有關中國文學之古籍,尤多戲曲善本,今為臺灣大學圖書館珍藏圖書之一。
曲顯功先生,字守約(民國六十四年改名穎生),山東省榮成縣人,民國前三年(1908)年二月一日生,民國七十六年(1987)十月逝世,享壽八十。
久保得二先生學術簡表
1875年 1歲
7月23日生於日本東京市。
1896年 22歲
7月入學東京帝國大學。
11月首度在《帝國文學》發表漢詩。
1899年 25歲
7月自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漢學科畢業,繼入學大學院。
出版《漢文評釋》、《漢詩評釋》。
1901年 27歲
4月出版《四書新釋》。
7月出版紀行文集《檜木笠》。
1902年 28歲
5月出版《東洋通史》。
9月出版《漢詩評釋》。
1904年 30歲
1月出版《東洋倫理史要》。
7月出版《日本儒學史》。
1905年 31歲
3月出版美文、韻文集《夕紅葉》。
4月任法政大學講師,此後持續任職4年。
1906年 32歲
3月出版紀行文集《山水寫生》。
12月出版支那文學評釋叢書《三國史演義》、《李杜評釋》、《白氏評釋》等書。
1907年 33歲
1月出版《近世儒學史》、《支那文學史》。
1911年 37歲
5月出版《孫子新釋》。
本年起至翌年出版新譯漢文叢書《水滸全傳》、《十八史略》、《演義三國史》等書。
1915年 41歲
7月任遞信省囑託。
1916年 42歲
7月任大禮記錄編纂委員會囑託。
本年起8年間任陸軍經理學校囑託。
1917年 43歲
8月出版《秋碧吟廬詩鈔》。
1919年 45歲
任宮內省圖書寮囑託。
1920年 46歲
任宮內省圖書寮編修官。
出版《讚州游草》(自刊本)。
1927年 53歲
11月以元曲研究獲頒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28年 54歲
9月出版博士論文《支那戲曲研究》。
1929年 55歲
4月任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教授。
出版漢詩集《茶前酒後》(自刊本)。
1931年 57歲
出版《閩中游草》(自刊本)。
1933年 59歲
出版《澎湖游草》、《琉球游草》(自刊本)。
1934年 60歲
6月1日因腦溢血在臺北寓所逝世,享年60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