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系所成員 navigate_next 專任教師 navigate_next 鄭毓瑜 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鄭毓瑜 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姓名:鄭毓瑜
職稱: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聯絡電話:02-33664038
電子郵件:chinlit@ntu.edu.tw
研究專長:中國文學批評、六朝美學、賦學研究、漢語新詩學
授課領域:抒情傳統專題、古典文學與文化研究專題、中國文學批評專題、中國古典文學的抒情傳統、文學與空間文化專題、文選及習作、文學概論、古典詩歌美學、大學國文、文心雕龍、博士班專題討論(與夏長樸、周鳳五、蕭麗華合開)
連結網址:臺大學術典藏
期刊論文
  • 期刊論文
  • 專書論文
  • 會議論文
  • 專書
  • 其他
年度 論文名稱
1983 〈詩歌創作過程的兩種模式──「詩緣情」與「詩言志」〉,《中外文學》,第11卷9期,頁4-19,臺北,1983年2月。
1983 〈李東陽的詩論〉,《中外文學》,第12卷3期,頁153-163,臺北,1983年8月。
1985 〈比較句中的「如」「似」「比」的問題〉,《幼獅學誌》,第18卷4期,頁143-159,臺北,1985年10月。
1985 〈文心雕龍的辭氣論〉,《臺大中文學報》,創刊號,頁409-426,1985年11月。
1985 〈劉勰的原道觀〉,《中外文學》,第14卷3期,頁119-132,臺北,1985年8月。
1986 〈賈島事蹟考辨──附詩題「令狐相公」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5卷1期,頁201-206,1986年6月。
1988 〈由宗炳論山水畫之「暢神」談司空圖詩品的評鑑特色〉,《中外文學》,第16卷12期(第十二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專號),頁51-67,頁369-389,學生書局,1988年5月。
1991 〈六朝書論中的審美觀念〉,《臺大中文學報》,第4期,頁307-340,1991年6月。
1992 〈六朝文學審美論探究〉,《中外文學》,第21卷5期,頁77-125,1992年10月。
1994 〈知音與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錯的生命情識〉,《臺大中文學報》,第6期,頁217-258,1994年 6 月。
1994 〈試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漢學研究》,第12卷1期,頁251-273,1994年 6 月。
1995 〈由話語建構權論宮體詩的寫作意圖與社會成因〉,《漢學研究》,第13卷2期,頁259-274,1995年 12月。
1997 〈神女論述與性別演義──以屈原、宋玉賦為主的討論〉,《婦女與兩性學刊》,第8期,頁55-75,1997年4月。
1998 〈齊梁文學論爭中的典律反思〉,《臺大中文學報》,第10期,頁209-240,1998年5月。
2000 〈直諫形式與知識份子──漢晉辭賦的擬騷、對問系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頁151-212,2000年3月。
2000 〈文學典律與文化論述──中古文論中的兩種原道觀〉,《漢學研究》,第18卷2期,頁285-318,2000年12月。
2001 〈明清之際辭賦作品的哀江南論述──以夏完淳大哀賦為端緒的討論〉,《清華學報》,新31卷1.2期合刊,頁1-36,2001年3月。(NSC 89-2411-H-002-058)
2002 〈流亡的風景──〈遊後樂園賦〉與朱舜水的遺民書寫〉,《漢學研究》,第20卷2期,頁1-28,2002年12月。
2003 〈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頁1-32,2003年9月。(NSC 91-2411-H-002-068-AD)
2004 書評:《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蔡英俊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頁355-358,2004年9月。
2004 〈身體時氣感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漢學研究》,第22卷2期,頁1-34,2004年12月。
2006 〈身體表演與魏晉人倫品鑑—一個自我體現的角度〉,《漢學研究》,第24卷2期,頁71-104,2006年12月。
2006 〈連類、諷誦與嗜欲體驗傳譯—從七發的療疾效能談起〉,《清華學報》,新36卷2期,頁399-425,2006年12月。
2006 〈抒情、身體與空間──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個反思〉,《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頁257-272,2006年12月。
2007 "Bodily Movement and Geographic Categories: Xie Lingyun’s “Rhapsody on Mountain Dwelling” and the Jin-Song Discourse on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 vol. 23,1-4,2007,pp.193-219。(經增補後的中文稿又曾發表於淡江中文學報第16期,2008年6月)。
2009 〈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清華學報》,第39 卷1 期,頁1-29,2009 年3 月。
2010 〈替代與類推--「感知模式」與上古文學傳統〉,《漢學研究》,第28卷1期,頁35-67,2010 年3 月。
2011 〈類與物---古典詩文的物背景〉,《清華學報》,新41卷1期,頁3-37,2011年3月。
2011 〈「文」的發源--從「天文」與「人文」的類比談起〉,《政大中文學報》,第15期,頁113-142,2011 年6 月。 後由 Emily Sun 翻譯為英文,題名“The Origins of Wen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Proceeding from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Pattern of Heaven’ and the ‘Pattern of Humans.’”收錄於The Yearbook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 57 (2012): 191-212.)
2011 〈1870年代中、日漢詩人的視域轉換──以博物知識、博覽會為認知框架的討論〉,《淡江中文學報》,第25期,頁95-130,2011年12月。
2014 〈聲音與意義──「自然音節」與現代漢詩學〉,《清華學報》,新44卷第1期,頁163-189,2014年3月。
2015 〈節奏、措辭與姿態—漢字與詩文詮釋〉,《清華學報》「專輯導言」,《清華學報》,新45卷第1期,頁1-5,2015 年3 月。
2016 〈從「姿」到「 (之)」──由「力動往復」詮釋陳世驤的詩說〉,《清華學報》,新45卷第1期,頁7-33, 2015 年3 月。(經大幅修改與討論,由蔡淑玲教授譯成法文出版,La métaphore de le geste, le rythme et la création poétique chez Chen Shih- Hsiang, Figures de l’homme, Au croisement des différences Europe-Asie, Sous la direction d’Alain Milon et Shu-Ling Stéphanie Tsai,Paris: L’Harmattan, 2016,pp.253-277. )
2016 〈意象與肌理──由1930年代漢語詩明白/晦澀的論爭談起〉,《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頁107-140,2016年12月。
2016 〈文學革命百年紀念──意象與媒介〉,《政大中文學報》「專輯導言」, 《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頁27-30,2016年12月。
2016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香港《人文中國學報》,第22期,頁97-124,2016年6月。
2018 〈公理與直覺:梁宗岱詩學理論評析〉,《政大中文學報》,第30期,頁41-70,2018年12月。
2019 〈仰首看永恆──《奇萊前(後)書》中的追憶與抵抗〉,《政大中文學報》,第32期,頁5-34,2019年12月。
2019 〈由「宇宙詩」想「宇宙人」──從孔子與巴士卡爾的名句談起〉,《文與哲》,第34期,頁13-40,2019年6月。
2021 “A Ceaseless Generative Structure: Yang Mu’s Views on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CLEAR vol. 43 (2021),pp.95-114.
2022 〈「生之動」的跨域共感:時空意識、認識體系與描述的關鍵性〉,《中國文學學報》(北大與香港中大合辦)第12期,頁1-16,2022年6月。(與潘怡帆、李育霖、周泰立、簡旭伸合著)
年度 論文名稱
1987 〈漢代至六朝「比興」觀念的演變及其所形成的審美論點〉,《文學評論》,第9集,頁37-57,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4月。
1988 〈由「神與物遊」至「巧構形似」──劉勰的形神說及其與人物畫論形神觀念之辨析〉,《文心雕龍綜論》,頁369-389,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5月。
1988 〈六朝文氣論探究〉,臺大《文史叢刊》第79種,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8年6月。
1990 〈阮籍的音樂審美觀〉,《文學與美學》,頁65-84,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1月。
1990 《六朝藝術理論中之審美觀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6月。
1992 〈再評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比興、物色」與「形似」:由文心雕龍看情景交融論的芻形〉,《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臺北:學生書局,頁309-318,1992年8月。
1992 〈先秦禮(樂)文觀念與文學典雅風格的關係〉,《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頁145-182,臺北:學生書局出版,1992年8月。
1993 〈試論公讌詩之於鄴下文士集團的象徵意義〉,《魏晉南北朝文學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3-437,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
1995 〈觀看與存有──試論六朝由人倫品鑒至於山水詩的寓目美觀〉,《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5年11月。
1996 〈賦體中「遊觀」的型態及其所展現的時空意識──以天子游獵賦、思玄賦、西征賦為主的討論〉,《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1-432,國立政治大學出版,1996年12月。
1999 〈美麗的周旋──魏晉「神女論述」的模擬與轉化〉,《辭賦文學論集》,頁309-342,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000 〈歸反的回音──漢晉行旅賦的地理論述〉,《中國文哲專刊》17,「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頁135-192,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2002 〈東晉建康論述──名士與都城的相互定義〉,《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中研院《中國文哲集刊》27,頁199-236,2002年。
2003 〈採蓮女與男洛神──陳子龍,柳如是擬古賦作與六朝流風〉,《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頁215-256,臺北:里仁書局出版,2003年。
2003 〈市井與圍城──南朝建康宮廷文化之一側面〉,《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公義篇),漢學研究中心,頁135-168,2003年8月。
2005 〈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收入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功夫論》,東亞文明研究叢書52,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417-459,2005年9月。
2009 〈舊詩語的地理尺度—以黃遵憲《日本雜事詩》中的典故運用為例〉,收入王璦玲編:《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漢學研究中心,頁251-292,2009年10 月。 後又收入吳盛青、高嘉謙主編:《抒情傳統與維新時代》,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11月。後由Jack W. Chen 及 Yunshuang Zhang 翻譯為英文,刊登於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出版之《譯叢》(Renditions)雜誌,第79期,2013年5月。
2013 〈晚清民初的「文學」情境──「多義性」的掙扎與「文法/句讀」的拉鋸〉,林玫儀主編:《文學經典的傳播與詮釋: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137-182,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11月。
2017 “Text and Commentary in the Medieval Perio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1000 bce–900 ce),Ch. 9, ed. Wiebke Denecke, Wai-yee Li, Xiaofei Ti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23-131, 2017.
2018 Empire in Text: Sima Xiangru’s “Sir Vacuous/ Imperial Park Rhapsody”,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in Context: Poetic Cultur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ang, ed. Zong-Qi Cai,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51-64, 2018. (co-author: Gregory Patterson)
2019 A New Discourse on “Lament for the South” in the Fu of the Ming– Qing Transition, The FU Genre of Imperial China: Studies in the Rhapsodic Imagination, edited by 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Leeds: Arc Humanities Press, 2019, pp. 187-222.
年度 論文名稱
2008 〈從名物到物色——從組織物類的方式討論詩,賦體裁的分別〉, "Genre and Tradi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Princeton大學舉辦的seminar,2008年5月3-4日。
2008 “The Tug of War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Annotation- The Discussion on Huang Zunxian's Riben zashishi”,發表於UCLA“Anecdote, Gossip, and Occas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conference,2008年5月16-17日。
2008 初稿題目為“A tradition of genres or just traditional categories?” ,“Genre and Tradi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Princeton大學舉辦的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8年9月5-6日。
2008 初稿題目為“A tradition of genres or just traditional categories?”,發表於Princeton大學舉辦的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nre and Tradi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2008年9月5-6日。
2009 〈替代與會聚〉,「抒情的文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大與政大合辦,2009年4月24日-25日。
2009 〈古典詩文傳統的物詮釋〉,「超越文本:物質文化研究的新視野國際論壇」,漢學研究中心與清大人文中心舉辦,2009年9月1-2日。
2009 〈如何「談天」——試論傳統詩的「物」世界〉,「第一屆亞太人文學國際學術會議」,韓國漢陽大學所舉辦,2009年12月19-20日。
2010 “Wen and Ming: Based on the Analogy of Tian wen and Ren wen ”,與美國哈佛大學合辦 “Humanistic International: Humanism, China, Globalism”國際學術會議,(co-organizer, invited presenter and as a chair)發表論文並擔任主持人,2010年3月3日-10日。
2010 〈博物知識與博覽會──從黃遵憲、森春濤的漢詩談起〉,「日中文化交流広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長崎大學,2010年10月5-10日。
2012 〈晚清民初的文學情境」〉,「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6月20-21日。
2014 ”Chinese Commentary from Han to Tang ”,美國哈佛大學”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1000 BCE – 900 CE Workshop, 2014年12月2-8日。
2014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到40年代關於漢語多義性的討論〉,「中國詩學研究前沿國際論壇」,香港浸會大學,2014年12月16-18日。
2018 〈公理與直覺:梁宗岱詩學理論評析〉初稿,發表於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七十周年慶國際會議,並與黃英哲教授共同籌辦「中國近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工作坊,於會中宣讀,2018年7月13-16日。
2021 〈為詩辯護:民國文學批評中『興』義重構的幾個面向〉,「感受、類推與寄託-『興』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科技部、清華大學主辦,2021年12月17-18日。
  • 臺大學術典藏
  • 其他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主任(2003/8-2006/7)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兼所長(2008/8-2011/7)

    國科會人文處「文學一」學門召集人(2011/1-2013/12)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7/09-2107/12)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2018/1-2019/12)

    2018/7/5,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32屆院士。

    2020/8-(為期三年),獲聘為「趨勢人文與科技講座」。

  • 講學與學術交流

    1.1999/02,應邀赴柏克萊大學訪問並講演「漢代辭賦的地理論述」。

    2.1999/03 - 1999/06,擔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學系Independent Study 春季(三個月)課程,指導研究生論文寫作。

    3.1999/04/17 - 1999/04/24,獲邀為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4.2002/11/15 - 11/20,應邀赴日本天理大學訪問(國科會「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整合計畫)。

    5.2003/10/16 - 20,應邀赴韓國高麗大學訪問(國科會「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整合計畫)。

    6.2004/07,應邀赴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講學(十次講演的密集講座課程)。

    7.2005/07/10 - 07/19,應邀赴巴黎第七大學訪問(國科會「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整合計畫)。

    8.2005/11/03 - 2005/11/16,應邀赴日本京都大學擔任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9.2006/03/24 - 03/25,應邀擔任東華大學舉辦之「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之主題講演,講題為「自我,身體,自然──文本詮釋的新趨向」。

    10.2006/10/25,應邀至嘉義大學演講,講題為「抒情詩與身體感」。

    11.2006/10/25,應邀至中正大學演講,講題為「身體與氣氛──抒情自我的詮釋脈絡」。

    12.2006/11/15,應邀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演講,講題為「悲秋的身體感」。

    13.2006/12/02,應邀赴政治大學「百年論學」系列發表專題演講,講題為「古典文本詮釋的新向度」。

    14.2007/03/01 - 03/28,獲美國伊利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獎助,與蔡宗齊教授聯合講課(co-teach) ,課程名稱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並發表兩次專題講演,“The Embodiment of Self-Body Performance and the Symbolization of Freedom and Beauty” (for undergraduate),以及“Body and Aura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the Lyrical Self” (for graduate)

    15.2007/04/14,應邀於Harvard參加“Lyricism and Modernity workshop”,並講述“ Correlative thinking, Reci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Desire in Early Han Fu”

    16.2007/04/26 - 04/29,應邀赴耶魯大學訪問,並參加會議“Taiwan and Its Context”

    17.2007/05/26 - 05/27,於哈佛大學所舉辦的“Kinetic Vision workshop”發表論文,題目”Bodily Movement and Geographic Categories: Xie Lingyun’s ‘Rhapsody on Mountain Dwelling’ and the Jin-Song Discourse on Mountains and Rivers”

    18.2007/06/01,應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邀請speech at the China Colloquium,講題是“Correlative thinking, Reci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Desire in Early Han Fu”

    19.2007/11/08 - 11/14,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邀請,參加“Early Medieval China: A Sourcebook”會議,並擔任討論人。

    20.2007/11/24,應中研院歐美所邀請在「身體、認知與意義()哲學研討會」發表演講,講題為「身體,氣氛與類應世界」。

    21.2008/03/26 – 03/28,應邀漢學研究中心「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舊詩語的地理尺度──以黃遵憲日本雜事詩的典故運用為例〉。

    22.2008/05/03 - 05/04,應邀參加於Princeton大學舉辦的seminar "Genre and Tradi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發表〈從名物到物色——從組織物類的方式討論詩,賦體裁的分別〉。

    23.2008/05/16 - 05/17,應邀參加於UCLA舉辦的“Anecdote, Gossip, and Occas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conference,並發表論文 “The Tug of War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Annotation- The Discussion on Huang Zunxian's Riben zashishi”

    24.2008/07/12,應邀參加東京大學哲學研究中心舉辦的 “The Chinese Philosophy for the Co-existence”會議,並在第一場「共生的文學空間」討論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如何成就新舊與古今共生的語言表現。

    25.2008/09/05 - 09/06,應邀參加Princeton大學舉辦的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nre and Tradit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並發表初稿題目為“A tradition of genres or just traditional categories?”

    26.2008/10/30,應邀參加中研院文哲所舉辦之國際會議「跨界想像與文化書寫」,並擔任第一場會議之主持人兼評論人。

    27.2009/02/26 - 02/27,應邀至香港城市大學演講,講題為 “The Geographical Scale of Traditional Poetic Language: On the Use of Allusion in Huang Zunxian's ‘Poems on Miscellaneous Events in Japan’ ”

    28.2009/04/24 - 04/25,主辦「抒情的文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台大與政大合辦),並發表論文〈替代與會聚〉。

    29.2009/08/03 - 08/07,應邀赴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商討台大中文系與哥倫比亞東亞系建立教師交換事宜。

    30.2009/08/17 -08/23,應邀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

    31.2009/09/01 - 09/02,應邀參加漢學研究中心與清大人文中心舉辦之「超越文本:物質文化研究的新視野」國際論壇,並發表〈古典詩文傳統的物詮釋〉一文。

    32.2009/10/04 - 10/11,應邀赴UCLA發表講演,並進行台灣大學中文系與洛杉磯加大東亞系聯合講座的簽約事宜,講題分別為 “ The Body, Solar Terms, and Lyrics”, “An Interpretation of ‘wu’(external things)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Tradition”,以及“The Cre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aradigms: New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3.2009/10/29 - 11/02,應邀赴北海道大學訪問,拜訪文學院長望月恆子教授,並發表講演,講題為「抒情自我與類應世界」。

    34.2009/12/19 - 12/20,應邀參加韓國漢陽大學所舉辦的第一屆亞太人文學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如何「談天」——試論傳統詩的「物」世界〉。

    35.2009/12/28 - 12/30,應邀參加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與暨南大學合辦之「明清文化全國研習營」學術研習營,並發表講演,講題為「物與抒情」。

    36.2010/03/03 - 03/10,與美國哈佛大學合辦 “Humanistic International: Humanism, China, Globalism”國際學術會議,(co-organizer, invited presenter and as a chair)發表論文並擔任主持人,論文題目為 “Wen and Ming: Based on the Analogy of Tian wen and Ren wen ”

    37.2010/04/9 - 04/11,應邀參加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與中正大學中文系合辦「中文學門領域研習營──隱喻、抒情與敘事、觀看」,並發表講演講題為「文的隱喻」。

    38.2010/04/23 - 04/25,應邀赴香港教育學院參加「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並發表講演,講題為「類應與抒情」。

    39.2010/05/03 - 05/10,應邀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進行講演,講題分別是 “The metaphor of Wen”以及 “The Study of Wang Can”,並應邀參加美國中古文學第6屆年會。

    40.2010/08/01-07,應邀赴美國康乃爾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

    41.2010/10/05-10,應邀赴日本參加長崎大學所舉辦的「日中文化交流広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宣讀論文〈博物知識與博覽會──從黃遵憲、森春濤的漢詩談起〉。

    42.2011/03/17-18,應邀參加 “Humanities and Higher Education” Workshop 17-18 March, 2011 at the Harvard Center Shanghai,以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umanistic Tradition”為題,提出報告。

    43.2011/08/02-09,應邀訪問哈佛大學。

    44.2011/09/01-17,應邀赴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講學(十次,密集課程),課程題目為”Reading Chinese Poetr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45.2011/10/20-25,應上海復旦大學「復旦人文基金」講座之邀請,發表講演,講題是〈博物知識與博覽會──1870年代的中、日漢詩談起〉,併舉行座談,主題是〈青春詩國──我的文學教室〉。

    46.2011/11/05-17,應邀赴香港教育學院擔任訪問學者,同時出任該校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之榮譽研究員,期間進行專題講演,題目為:〈中國文學文化史發源〉,並擔任講座評論,與教師、研究生座談,且與陳國球教授共同籌畫「文、學、文學批評」學術研習營(2011/11/7),並擔任主持與總結。

    47.2012/06/20-21,應邀參加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並發表論文,題為「晚清民初的文學情境」。

    48.2012/07/17-23,應邀訪問法國里昂三大,參觀中法大學圖書資料,並參與”The platform of the institute of Franco-Chinois”座談,與Gregory Lee and Florent Villard教授洽談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49.2012/08/12-15日,應邀訪問紐約,會見ACLS President Pauline Yu

    50.2012/10/18-22日,應邀赴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參加”Stories of Chinese Poetic Culture”會議,並發表論文” The Discourse of Tianxia(天下) in Sima Xiangru’s fu”

    51.2012/10/26,應邀參加中央大學舉辦之「中國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擔任大會主題演講,講題是「引譬連類──越界與體現」。

    52.2012/11/08-11,應邀赴韓國漢陽大學參加「第 4 屆 中國言語文化學會 國際學術硏討會」,並擔任大會主題講演,題目為〈胡適文學革命的起點:從文言句讀到白話音節〉。

    53.2013/05/24,應邀赴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演講,講題為「嗜欲體驗與帝國想像」。

    54.2013/06/21,應邀赴政治大學台文所,與劉正忠教授對談「自然音節說的歷史考察──現代詩與中國詩學」。

    55.2013/11/13-18,應邀赴捷克查理大學,參加”Uncertain boundaries, fluid concepts, changing imagination”會議,並發表講演,題為:The Starting Point of Hu Shi’s Revolution of Literature: From Classical Chinese’s Judou 句讀to Vernacular Chinese’s “ Cadence”(Yinjie 音節).

    56.2014/04/02-09,應邀赴美Rutgers大學發表講演,講題為”Poetry and Empire Building”,並參訪Harvard大學,與王德威院士籌劃相關會議。

    57.2014/05/14,獲邀於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舉行專題講演,講題為〈台灣當代文學評論:漢語詩學的音節本體論〉。

    58.2014/04/17-20,應邀赴上海復旦大學參加「文學批評與語文學」工作坊,並發表「新詩自然音節說」講演。

    59.2014/05/21,於台大文學院進行「胡適講座」專題演講,講題為:〈文體與技術:從詩界革命到文學革命〉

    60.2014/08/01-05,應邀赴美國加州戴維斯分校,與奚密教授針對漢語詩學的發展進行深度對話,並邀請奚密教授參加2014年底在台大舉辦的「文學經典與現代意識」研習營。

    61.2014/08/31-09/03,應邀赴日本京都大學參加「京大台大聯合研討會」,並於會中宣讀研究報告,講題是 Chu Shun-Shui’s Writing of Political Exile and the “Roaming in the KoraKuen Garden Fu”

    62.2014/12/02-08,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參加”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1000 BCE – 900 CE Workshop, 並發表專章”Chinese Commentary from Han to Tang ”.

    63.2014/12/16-18,應邀赴香港浸會大學參加「中國詩學研究前沿國際論壇」,並發表論文〈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40年代關於漢語多義性的討論〉。

    64.2015/02-06月,應邀赴美國Princeton University擔任2015年春季一學期Visiting Professor,並開授博士生專題討論課,”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65.2015/04/21-22,應邀赴Yale University訪問,擔任the Kempf Fund Lecture Series演講人,講題是” The Geographical Scale of Traditional Poetic Language: On the Use of Allusion in Huang Zunxian's "Poems on Miscellaneous Events in Japan”,並與研究生進行一場座談。

    66.2015/04/23-25,應邀赴Harvard University專題演講,講題是”Poetry and Empire Building”,並與研究生進行座談。

    67.2015/05/19-24應邀赴UCLA訪問,專題講演一場,題目是: From the Classics to Literature”,並參與院長David Schaberg主持的圓桌會議。

    68.2015/10/07-09應邀赴香港城市大學所主辦之「思考亞洲一體化:中國與亞洲一體化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講座系列)」,講題為:「博物知識與博覽會」。

    69.2015/11/26,於東海大學文學院進行專題講演,講題為:〈文的譬喻〉。

    70.2016/01/22-24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抒情』與『詩藝』:中國文學批評研討會」,並進行報告,題為「陳世驤與『之』的譬喻」。

    71.2016/02/26-27應邀赴香港浸會大學參加Forum on Fu Poetics 「辭賦詩學」論壇,並講論「明清之際辭賦作品的『哀江南』論述」。

    72.2016/03/29-30,應邀赴美國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參加”Conference on Online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Project” ,並擔任”Translation in Area Studies: Theory, Practice, and Standards” 場次發言人。

    73.2016/03/31-04/02,參加於Seattle 舉行的2016 AAS大會,並應邀擔任其中一場”The Social Uses of Writing: New Perspectives on Forms of Culture”的討論人。

    74.2016/04/22-23,應邀赴香港理工大學擔任「中國文化與宗教傑出學者講論系列」講座,演講主題為「越界與體現:『引譬連類』的討論」。

    75.2016/06/11,應邀參加中研院文哲所「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學術研討會,並進行專場主題報告,講題為〈詩國革命的漢語脈絡〉。

    76.2016/09/09-11,應邀參加由馬來亞大學中文系與台灣文化部合辦之台灣光點計劃「鼎的鑄造: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實踐」研習營,並發表專題演講,題目是「文的譬喻:一個文學研究的新起點」。

    77.2016/10/10-11,應邀赴美國史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演講,講題是”Zhu Shun-Shui's writing of political exile and the "Roaming in the Korakuen garden Fu”

    78.2017/03/24,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發表專題講演,題目:「具體」與「歧異」--由1930年代漢語詩明白/晦澀的論爭談起」。

    79.2017/03/24,應邀赴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傑出學人講座」發表專題演講,講題為「『可發聲性』與『可體現性』:詩國革命的漢語脈絡」,並由張健教授與張宏生教授擔任與談人。

    80.2017/04/11,應邀赴東華大學,參加台灣中文學會所舉辦之「新書精讀計畫之十九:鄭毓瑜《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精讀會。

    81.2017/06/10-11,應邀參與政治大學與清華大學共同舉辦之「文學閱讀的觀念與方法: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並報告「聲音新說法:胡適『自然音節』所引發的討論」。

    82.2017/06/24-25,應邀參與「華語語系・台灣:2017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報告「連與斷:詩國革命的傳統與現代」。

    83.2018/04/21-24,應邀赴美國Rutgers 大學,參加“Representation and Narration,”研習營,並於第一場與Weijie Song教授針對本人2017出版的《姿與言》進行專書對談。

    84.2018/04/25-28,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參加”Reconsidering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Honor of Stephen Owen”,擔任主持人,並參與圓桌座談。

    85.2018/07/13-16,應邀赴日本愛知大學參加「國際問題研究所」七十周年慶國際會議,並與黃英哲教授共同籌辦「中國近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工作坊,於會中宣讀〈公理與直覺:梁宗岱詩學理論評析〉初稿。

    86.2018/09/02-06,執行「新南向人文考察訪問」,赴馬來西亞檳城訪查人文風土,並赴拉曼大學金寶校區,與中華研究院商談未來之交流與合作。

    87.2018/12/27-29,應邀參與清華大學主辦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異域、他國與世界想像」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題演講,講題為「由『宇宙詩』想『宇宙人』:從孔子與巴士卡爾的名句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