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系所成員 navigate_next 專任教師 navigate_next 陳昭瑛 特聘教授

陳昭瑛 特聘教授

姓名:陳昭瑛
職稱:特聘教授
聯絡電話:02-33662588
電子郵件:ccy@ntu.edu.tw
研究專長:儒學、文學理論、臺灣文學、美學
授課領域:先秦美學、先秦美學原典導讀、先秦儒家美學選讀、現代散文選、臺灣文學史、文選及習作、現代小說選、臺灣儒學、大學國文
連結網址:臺大學術典藏
期刊論文
  • 期刊論文
  • 專書論文
  • 會議論文
  • 專書
  • 其他
年度 論文名稱
1985 〈藝術與革命: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美學初步研究 〉 (上),《中外文學》,13卷10期,頁132-148,1985年3月。
1985 〈藝術與革命: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美學初步研究〉 (下),《中外文學》,13卷11期,頁132-167,1985年4月。
1989 〈一個時代的開始──激進的儒家徐復觀先生〉,《歷史月刊》,第15期,頁20- 25,1989年4月。
1992 〈霸權與典律:葛蘭西的文化理論〉,《中外文學》,21卷2期(專輯:中西文學典律的形成與文學教學專號),頁54-92 ,1992年7月。
1992 〈黑格爾「歷史哲學」中的「整體性」概念〉,《鵝湖學誌》,第9期,頁97-130,1992年12月。
1993 〈明鄭時期的臺灣文學的民族性〉,《中外文學》,22卷4期(專輯:國家文學專輯),頁18-47,1993年9月。
1995 〈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卷9期(專輯:「臺灣文學的動向」專輯),頁6-43,1995年2月。
1995 〈追尋「臺灣人」的定義:敬答廖朝陽、張國慶兩位先生〉,《中外文學》,23卷11期,頁136-140,1995年4月。
1996 〈發現臺灣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陳芳明先生〉,《中外文學》,24卷4期,頁77- 93,1996年9月。
1997 〈臺灣古典詩歌選本的意識形態:敬答許俊雅、施懿琳兩教授〉,《中外文學》,25卷9期,頁180-186,1997年6月。
1997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織〉,《文史哲學報》,第46期,頁173-197,1997年6月。
1998 〈一根金花:賴和〈一桿「稱仔」〉中的傳統文化〉,《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9期,頁23-36,1998年3月。
1998 〈明鄭時期臺灣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雜誌》(專輯:哲學.臺灣),第25期,頁50-67 ,1998年8月。
2000 〈連橫的《臺灣通史》與儒家的春秋史學〉,《中國哲學》,第22輯,2000年。
2001 〈「通」與「儒」:荀子的通變觀與經典詮釋問題〉,《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頁207-223,2001年12月。
2002 〈孔子詩樂美學中的「整體性」概念〉,《江海學刊》,第2期,2002年。
2005 〈「情」概念從孔孟到荀子的轉化〉,《法鼓人文學報》,第2期,2005年12月。
2006 〈知音、知樂與知政:儒家音樂美學中的「體知」概念〉,《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卷2期,頁41-60,2006年12月。
2006 〈「神」概念的美學內涵:儒道禪互補的脈絡〉,《法鼓人文學報》,第3卷,頁163-181,2006年12月。
2007 〈發現東亞︰第二軸心時代的《論語》學〉,《鵝湖月刊》,386期,2007年8月。
2009 〈李退溪《聖學十圖》的詩性智慧與形象思維〉,《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6卷第1期,頁111-144,2009年6月,。
2008 “이퇴계의 『성학십도』에 담긴 시적 지혜와 형상적 사유”한국문화 제43집, 《韓國文化》,第43期, pp. 23-47,2008年9月。
2009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in Taiwan: From the Seven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41, no. 1, Fall 2009, pp. 10-27. New York: M. E. Sharpe.
2009 〈仁與樂:《論語》中的樂論與當代東亞學者的詮釋〉,收入《儒教研究》,總第一輯,2009年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2009 〈「有一段深情在」:中江藤樹《論語鄉黨啟蒙翼傳》中的孔子〉,收入《中國儒學》,第四輯,2009年12月。
2010 〈臺灣儒者論儒學的普世價值︰王敏川與徐復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1-5,2010年。
2011 〈伊藤仁齋與徐復觀對《論語》樂論的詮釋〉,《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8卷第1期(總第15期),頁253-273,2011年6月。
2011 〈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思想》季刊,第20期,頁175-193,2011年12月。
2014 〈讀左翼詩人施善繼的《毒蘋果札記》〉,《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4年第1期(總第86期),頁31-33,2014年3月。
2016 〈新儒家、新民主、新科學〉,《天府新論》,2016年第2期(總第188期),頁69-74,2016年3月。
2016 〈荀子的性惡說:性之惡及其克服〉,《臨沂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頁17-29,2016年8月。
2019 “Zhu Xi’s Study of the Chuci and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A&HCI), vol. 49, nos. 3-4 (2018), pp. 207-218. New York: M. E. Sharpe. Published online: 18 Oct. 2019.
2020 〈「知」與「明」:荀子與《尚書》的法哲學淵源〉,《哲學與文化》(A&HCI),第47卷第2期,頁19-35,2020年2月。
年度 論文名稱
1986 《藝術的辯證:黑格爾與盧卡契》,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1991 〈班雅明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呂正惠主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正中書局,1991年。
1993 《劉勰的文類理論與儒家的整體性世界觀:一個辯護》,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中文本,1993年。
1993 〈朱熹的《詩集傳》與儒家的文學社會學〉,收入鍾彩鈞編:《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3年。
1993 The Marxist-Confucian Concepts of Totality : Liu Hsieh's Theory of Genres, 臺大外文所博士論文,1993年。
1994 〈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美學研習營論文集》,師大人文教育中心,1994年。
1995 〈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第三次當代儒學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收入劉述先主編:《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1997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收入《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1997年2月。
1997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發表於「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收入《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1997年。
1998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東亞近現代儒學的回顧國際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收入李明輝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8年。
1999 〈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朱子學與東亞文明國際會議」,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主辦),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中山學術基金會出版,1999年。
1999 〈連橫的《台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會議」,台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中山學術基金會出版,1999年。
2000 〈誰召同胞未死魂:葉榮鐘《早年文集》的志業與思想〉,《葉榮鐘全集‧早年文集》,「導論」,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年。
2000 〈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第五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討會」,高雄市教育局主辦),收入陳昭瑛:《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2000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收入《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2000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儒學思想〉(「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會議」,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收入《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2000 〈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收入李明輝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2000 〈性情中人:試從楚文化論《郭店楚簡‧性情篇》〉(「郭店楚墓竹簡國際會議」,武漢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主辦),收入於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03 〈馬克思主義和儒家的文學觀:內在目的論的觀點〉,收於陳少明編:《現代性與傳統學術》,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2003 〈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百年來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日報、臺大文學院主辦),收於孫大川等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臺北:印刻出版社,2003年。
2003 〈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會議」,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收入陳榮照主編:《儒學與世界文明論文集》,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公司,2003年。
2003 〈孟子「知人論世」說與經典詮釋問題〉(「《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七次研討會」,臺灣大學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主辦), 收於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2004 〈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臺灣:經典詮釋的脈絡〉(「《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八次研討會」,臺灣大學主辦),收入李明輝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
2005 〈啟蒙、解放與傳統:論20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跨世紀臺灣的文化發展——臺大七十週年校慶國際會議」,臺灣大學主辦) ,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8月增訂再版。
2005 〈發現一個典型:王敏川〉,「哈佛儒學研討會」,收於《臺灣與傳統文化》。
2005 〈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發表於臺大中文系學術演講會),收於《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
2005 〈連橫《台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東アヅア世界と儒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關西:關西大學主辦),日文版收入吾妻重二主編:《東アヅア世界と儒教》,東京:東方書店,2005年,中文原版收入《臺灣與傳統文化》。
2005 〈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問題〉,(「文本與實在——人文學中的詮釋問題學術會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辦),收於《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2005 “Text and Context: Mencius’ View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ems of the Ancients,” in Ching-I Tu ed., Chinese Hermeneutic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5), pp.33-45; originally presented at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ermeneutics,” Rutgers University, Oct., 2001.
2006 〈朱熹的《楚辭》研究與儒家美學傳統〉,(「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國際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收入黃俊傑、林維杰主編:《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論文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年2月。
2006 〈「永恆的鄉愁」:徐復觀論先秦儒家美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國際學術會議」,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新亞書院、崇基學院主辦),收入鄭宗義主編:《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新亞學術集刊,第19期,頁585-598,2006年10月。
2009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收於《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
2010 〈仁と楽―『論語』中の楽論と現代東アジア学者の解釈〉,收入於黃俊傑、辻本雅史主編:《経書解釈の思想史》,頁253-273,東京:ぺりかん社,2010年3月。
2011 〈人作為「類的存有」:荀子人文主義重探〉,收於林鴻信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頁21-47,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2012 “Human Being as Species-Being: a Reconsideration on Xunzi’s Humanism”,Mihai I. Spariosu, Jörn Rüsen eds., Exploring Humanity –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Humanism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2), pp.153-166.
2013 〈朱子與退溪理氣論中的形象思維〉,鍾彩鈞主編:《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東亞視域中的儒學》,頁99-117,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
2014 〈荀子的音樂思想:從宇宙論到公共感性的形成〉,臺大中文系編:《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3-174,臺北:臺大中文系,2014年5月。
2014 〈朱子與伊藤仁齋對《論語》詩樂美學的詮釋〉,收入陳來、朱漢民編:《傳承與開拓:朱子學新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2017 〈荀子的法哲學初探〉,收入潘朝陽編:《儒家道統與民主共和》(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頁107-140,2017年。
2018 〈音樂與政治:徐復觀與阿多諾的音樂美學研究〉,收入陳昭瑛編:《徐復觀的思想史研究》(臺北:臺大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8年9月),頁545-564。
年度 論文名稱
1992 〈朱熹的《詩集傳》與儒家的文學社會學〉,「國際朱子學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1992年5月。
1995 〈馬克思主義和儒家的文學觀:內在目的論的觀點〉,「文學學研討會」,佛光大學主辦,1995年4月。
1995 〈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第三次當代儒學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1995年4月。
1996 〈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百年來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日報、臺大文學院主辦,1996年6月。
1996 〈日據時期傳統詩社櫟社的歷史轉折:從傳統遺民文學到近代民族運動〉,臺大中文系學術演講講稿,1996年12月。
1996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展:從明鄭至日據時代〉,「東亞近現代儒學的回顧國際研討會」,中研院中國文哲所主辦,1996年12月。
1996 〈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教育〉,「第五屆高雄文化發展史研討會」,高雄市教育局主辦,1996年12月。
1997 〈光復初期「臺灣文化」的概念〉,「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夏潮基金會、臺灣史研究會主辦,1997年2月。
1997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的道統意識〉,「臺灣儒學國際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1997年4月。
1997 〈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殖民地經驗〉,「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研討會」,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1997年6月。
1997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連橫研討會」,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1997年。
1998 〈啟蒙、解放與傳統:論20年代臺灣知識份子的文化省思〉,「跨世紀臺灣的文化發展臺大七十週年校慶國際會議」,臺灣大學主辦,1998年10月。
1998 〈發現一個典型:王敏川〉,「哈佛儒學研討會」,1998年10月。
1999 〈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1999年7月。
1999 〈性情中人:試從楚文化論《郭店楚簡‧性情篇》〉,「郭店楚墓竹簡國際會議」,武漢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主辦,1999年10月。
1999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儒學思想〉,「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會議」,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1999年12月。
2000 〈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臺灣:經典詮釋的脈絡〉,「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八次研討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主辦, 2000年3月。
2000 〈道東之傳:清代臺灣書院學規中的朱子學〉,「朱子學與東亞文明國際會議」,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主辦,2000年11月。
2001 〈孔子詩樂美學中的「整體性」概念〉,「第二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國際會議」,喜瑪拉雅基金會、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學系主辦,2001年4月。
2001 〈孟子「知人論世」說與經典詮釋問題〉,「東亞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第七次研討會」,臺灣大學「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主辦, 2001年6月。
2001 “Text and Context: Mencius’ View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ems of the Ancients”, 美國Rutgers大學主辦,“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ermeneutics” 國際會議,2001年10月。
2001 〈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問題〉,「文本與實在——人文學中的詮釋問題學術會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辦,2001年11月。
2002 〈連橫的《台灣通史》與清代公羊思想〉,「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會議」,臺灣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辦,2002年11月。
2003 〈連橫《台灣通史》中的「民族」概念:舊學與新義〉,臺灣大學中文系學術演講論文,2003年10月。
2004 〈「永恆的鄉愁」:徐復觀論先秦儒家美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國際學術會議」,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新亞書院、崇基學院主辦,2004年12月。
2005 〈「情」概念從孔孟到荀子的轉化〉,「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東亞思想傳統中的身心關係修養功夫與生活實踐),南京大學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學院主辦, 2005年4月。
2005 〈當代儒學中的荀子學:西方觀點的詮釋及其侷限〉,「西方的詮釋,中國的回應——中國哲學方法論之反思與探索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辦,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協辦, 2005年5月。
2005 〈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儒家思想與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政治系主辦,2005年5月。
2006 〈朱熹的《楚辭》研究與儒家美學傳統〉,「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國際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中華民國朱氏宗親文教基金會主辦,2006年2月。
2006 〈「神」概念的美學內涵:儒道禪互補的脈絡〉,「東亞禪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理念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人文學院、法鼓人文社會學院主辦, 2006年3月。
2006 〈知音、知樂與知政:儒家音樂美學中的「體知」概念〉,「體知與人文學學術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研究所主辦, 2006年7月。
2006 〈情與氣:荀子工夫論試探〉,「體知與儒學學術研討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主辦,2006年11月。
2007 〈仁與樂:《論語》中的樂論與當代東亞學者的詮釋〉,「東亞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京都大學、臺灣大學合辦,2007年7月。
2007 〈李退溪《聖學十圖》的詩性智慧與形象思維〉,「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國際研討會」,韓國首爾大學校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主辦,2007年11月。
2008 〈朱子與伊藤仁齋對《論語》詩樂觀的詮釋〉,「東亞朱子學的流衍和轉化國際會議」,臺大「東亞經典與文化」計畫主辦, 2008年7月7日。
2008 〈「有一段深情在」:中江藤樹《論語鄉黨啟蒙翼傳》中的孔子〉,「東亞陽明學:王陽明龍場悟道五百年暨中江藤樹誕生四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學習院大學、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 2008年9月。
2008 〈臺灣儒者論儒學的普世價值︰王敏川與徐復觀〉,「2008中華文化論壇︰中華文化的普適價值學術研討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2008年10月。
2009 〈丁茶山對《論語》樂論的詮釋〉,「韓國儒學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2009年4月9-10日。
2009 〈伊藤仁齋與徐復觀對《論語》樂論的詮釋〉,「東亞儒學與日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日本思想史學會主辦,2009年9月25-26日。
2009 〈音樂與政治:徐復觀與阿多諾的音樂美學研究〉,「徐復觀學術思想中的傳統與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2009年12月5-6日。
2010 “Human Being as Species Being: A Reconsideration on Xunzi’s Humanism,”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stic International: Humanism, China, Globalism,” CCKFoundationInteruniversityCenter for Sinology and the Fairbank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University.2010年3月5-6日。
2010 〈王陽明的樂論〉,「2010年東亞陽明學國際學術會議」,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2010年6月22日。
2010 〈人作為「類的存有」:荀子人文主義重探〉,「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2010年7月15日。
2011 〈荀子與儒家的宗教性〉,「儒學與中國人的宗教學術會議」,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2011年1月24日。
2011 〈《荀子》與《易傳》、《中庸》的系譜關係〉,「易學:理論與應用研討會」,海南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國際易學聯合會合辦,2011年12月。
2012 〈荀子的《法》思想與自然法〉,「儒家思想與法律文化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2年7月。
2013 〈荀子思想中的原始宗教元素〉,「儒教與公民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3年1月。
2014 〈荀子禮論中的美學思想〉,「儒家思想與儒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4年11月。
2015 〈荀子的「法」思想與自然法〉,「東亞文化交涉學會第7屆國際學術大會」,神奈川:東亞文化交涉學會,2015年5月。
2015 〈「漢」作為反帝的符號〉,「馬關條約乙未抗日的歷史意義」座談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2015年8月。
2015 〈東亞視野下的韓國荀子學〉,「東亞視域中儒學的在地化與普世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 2015年8月。
2015 〈光復初期的臺灣文化:以民間漢文化為中心〉,「1895與1985:東亞半世紀的省思」座談會暨2015年訪問學者學術交流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2015年8 月。
2015 〈荀子的法哲學初探〉,「儒家道統與民主共和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臺灣師範大學頂尖大學研究計畫漢學研究團隊、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 2015年9月。
2015 〈光復初期的臺灣〉,「2015年臺大高研院訪問學者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5年10月。
2015 〈荀子的性惡說:性之惡及其克服〉,「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邯鄲學院,2015年11月。
2016 〈新儒家、新民主、新科學〉,「兩岸新儒家會講」,成都:天府新論,2016年1月。
2016 〈民族主義、審議民主與兩性平權:儒家與西方思想的對話〉,「第八屆東亞交涉學會」年會,日本關西大學主辦,2016年5月7-8日。
2017 〈荻生徂徠的荀子學〉,「東亞儒學的核心經典與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主辦,2017年11月11-12日。
2018 〈丁茶山與韓國荀子學〉,2018「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主辦,2018年11月3-4日。
2019 〈吳濁流論五四運動〉,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第382次學術演講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9年5月1日。
2020 〈徐復觀與盧卡契對現代主義的批判及其理論基礎〉,「儒家思想的21世紀新意義」研究計畫討論會,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文德書院主辦,2020年9月9日。
年度 書名
1996 《分流教育的改革:理論,實務與對策》,與黃俊傑、吳展良合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託研究案學術研討會系列3--"分流教育"學術研討會,1996年。
1996 《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1998 《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1999 《臺灣與傳統文化》,中山學術基金會出版,1999年。
2000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
2005 《臺灣與傳統文化》(增訂再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2005 《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
2008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增訂再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年4月。
2009 《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增訂再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年。
2011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越文版,阮福英譯:《Nho học Đài Loan: Khởi nguồn,phát triển và chuyển hóa》,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2014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韓文版,(韓)崔英辰、宣炳三譯:《대만유학, 그은밀한탄생과발전》,首爾:成均館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2015 《臺灣儒學與傳統文化》韓文版,韓仁熙(한인희)、金中燮(김중섭)、朴成林(박성림)譯:《대만과전통문화》(台灣與傳統文化),首爾:韓國外國語大學知識出版院(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KNOWLEDGE PRESS) ,2015年12月。
2015 《臺灣儒學與傳統文化》日文版,池田辰彰、池田晶子譯:《台湾と伝統文化──郷土愛と抵抗の思想史》,東京:風響社,2015年12月。
2016 《荀子的美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8月。
2016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日文版,松原舞譯:《台湾儒学:起源、発展とその変転》,東京:風響社,2016年12月。
2020 《儒家美學論集》,貴陽:孔學堂書局,2020年12月。
  • 臺大學術典藏
  • 學術榮譽與獎勵

    1.科技部105年度傑出研究獎

  • 其他

    1.《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

    2.《江山有待》(小說),臺北:采風出版社,1980年。

    3.《美學的面向:藝術與革命》馬庫色(Herbert Marcuse)作,陳昭瑛譯註,臺北:南方出版社,1987年( 附錄:藝術與革命等3種,譯自:The Aesthetic Dimension)。